退休前的規劃與退休後實際的狀況確實會有落差,尤其是每年的投資報酬率,跟當時規劃的一定不一樣,那麼退休金該用多少報酬率規劃才算是合理,規畫時有考慮到必須承擔多少風險嗎?以及投資標的該如何配置,才能達到與規畫一致的報酬率,這些問題都是退休後實際必須克服的問題,不能不好好理解。
台股受到新冠病毒的影響,曾經在2020/3/19下跌至8,523點,之後一路上漲至2021/1/12日的15,500點,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漲了81%,這績效實在是驚人。於是就有人大言不慚高唱台灣經濟有多強,然而經歷過歷年大跌的投資者,已經看破了股市常態,沒有最高及最低點,只有更高及更低而已,股市沒有天天過年的,泡泡總有吹破的一天。
最近全球的股市真是火熱,台股也不惶多讓,就在今年2021/1/7日又破了1萬5千點。相信大家應該都普遍認為台股處於高檔,這時候許多人都會問,到底現在還可以存股嗎?
許多投資者看到一檔基金或ETF,第一句話問的就是這檔今年配多少息,好似沒有配息的就不是好標的。任何投資都不能只看配息,總報酬才是該追求的目標,也就是配息加入資本利得的損益。
股票代號0050的元大台灣卓越50基金,及代號006208的富邦台灣采吉50基金,這兩檔ETF都追蹤同一個台灣50指數,可是0050於2020/12/8的收盤價為120.05元,而006208卻只有67.3元,價格為何會不一樣,對投資報酬有何影響呢?
債券資產在投資領域中的重要性,遠比想像中還更重要,並不只是債券的風險較小,而是資產加了債券以後,整體報酬率才有機會大於單獨持有股票。雖然債券在資產配置中不能算是主角,但卻是不可或缺的配角!
除了債券基金及ETF之外,股票族也開始注重配息率,只是換了一個名稱,叫做殖利率。投資個股不能只看殖利率這項存股指標,得要了解這家企業獲利是否穩定,唯有穩定獲利才能夠支撐股價,才會有正報酬。
存股是一個不錯的投資觀念,就是買著放著存起來,不用關心股價高低,只要投資企業有盈餘。這種投資方式比起波段操作,買低賣高的短線買賣確實穩健許多。然而,實務上要挑選哪一檔以及總共要持有多少檔,以及甚麼時候該換股才會讓獲利更穩健,這也是存股族需要學習的課題。
一千萬,對一位新鮮人來說就像天文數字一樣大。是的,對不會理財的人來說確實如此,但如果學會了投資理財,千萬資產不再是遙不可及,而且還很容易達成...
高鐵的財改案有兩件事值得討論,一個就是高鐵真會倒閉嗎?另一個是萬一高鐵倒閉,政府得花5,000億來承接高鐵。稍具經營理念的人,看完高鐵的財報,就知道這兩件事都不會成立
月光族及守財奴這兩種極端,都不是我們所要的,理想的境界是可以即時享樂,又能夠顧及未來需求。要達到這個目標,唯有做好財務規劃才有機會達成....
退休前及退休後的理財目標本來就不一樣,不可使用同樣的理財方式。退休前的目標是快速累積足夠的退休金,讓退休後的生活無虞,而借用複利的力量,可以較早達成目標。退休後的理財目標...
知道一個小孩教育費用是多少嗎?又該如何來籌措這筆資金?本文章教你如何用Excel做出一個實用的財務規劃,讓你不再徬徨失措...
行政院10月29日通過《勞工退休金條例》修正草案,年齡60歲以上且年資超過15年的勞工,退休金可以選擇領月退休金或一次領。到底月領划算還是一次領划算呢?
不管是購買新屋或者是換屋,通常得依賴銀行的房屋貸款,才能買得起房子。然而房貸的期間都很長,有的甚至於長達30年。選擇不同的貸款條件,對總利息的影響頗大...
許多人對保險的認知是保障愈多愈好,所以終身壽險才會那麼暢銷。然而這樣的觀念並不正確,保障只要足夠就可以,並不是愈多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