怪老子ETF線上課程

如何挑選會賺錢的ETF

日期:2019-10-17

ETF最近幾年非常受到台灣投資者的青睞,但是看著琳瑯滿目的ETF,該如何選擇真是一大挑戰。其實,ETF的本質就是一檔指數型基金,只是買賣的方式跟傳統基金不一樣而已,挑選方式跟主動型基金完全一樣。

ETF的英文全名為(Exchange Traded Fund),台灣正式名稱為「指數股票型基金」,但照英文直譯「交易所買賣之基金」或「上市買賣之基金」會更貼切。國內傳統主動型基金交易方式,通常在券商或銀行的櫃檯(含網路櫃檯)買賣,而ETF的交易則是透過券商在證券交易所下單,跟買賣個股沒有不同,所以才稱為交易所買賣之基金。

就因為交易方式的差別,主動型基金只能買到盤後價格,而ETF則可以買到盤中價格。除此之外,ETF也可以融資及融券交易以及零股交易。反正就是把ETF當成股票買賣就是了,因此每一檔ETF也會有一個證券代號,例如國內最受歡迎的0050這檔ETF,交易標的就是元大投信發行的「元大台灣卓越50基金」,買一張0050就是買到1000個單位的這檔基金,下單方式跟股票一樣,股票代號就是0050。

挑選ETF的方式跟主動型基金一樣,主要原因就是主動型基金的表現,跟對比指數是非常類似。每一檔基金都會找一個對比指數(benchmark index),做為評鑑該基金績效的標準,只要基金的表現比對比指數好,就是一檔好基金,表現比指數差,才是不好的基金。由於這個緣故,基金經理人的操盤通常也會參考指數的布局,使得所有主動型基金的績效均類似對比指數。

圖一就是聯博美國股票基金近5年(2014/10/10~2019/10/9)的績效,藍色線條為基金績效,紅色線條就是Russell 1000指數,可以看出來基金幾乎貼著指數走。圖二是富達太平洋基金的績效圖,走勢也跟摩根史坦利太平洋指數(MSCI AC Asia Pacific NR)非常接近。

並不是只有聯博的這一檔基金績效跟指數一樣,任何一檔投資美國的基金,績效走勢也都跟S&P500或Russell 1000指數相似,只是有的表現得比較好,有一些較差而已。S&P500及Russell 1000都代表美國大中型股票的指數。同樣的只要是投資太平洋地區的基金,績效就會跟摩根史坦利太平洋指數類似。也就是說所有基金的績效已經被代表該區域或產業的指數定型,只要選區域及產業就決定了投資該區域及產業基金的績效。

圖一:聯博精選美國股票基金S級別績效圖

圖二:富達太平洋基金

至於哪一個區域或產業的獲利機會比較大,其實這需要專業投資機構投入相當的人力及物力,才能獲得較準確的答案。散戶並不需要具備這些專業知識,只要依靠這些專業機構研究成果即可,只要選擇區域較大的區域的基金,基金或指數公司就會幫我們決定國家及產業該如何分布最恰當。

資產管理是個很成熟的產業,依區域、產業、規模分門別類的規劃出不同組別,投資者首先挑出所要的組別,再挑選屬於該組別的基金或ETF。例如挑選出來的組別是歐洲大型股票,再從這組別的主動型基金中,依過去績效挑出表現較好的一檔,更容易的就是選擇這個組別的ETF。相同組別的基金跟ETF投資績效都會很類似,只要挑對組別就已經成功一半,剩下的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了。

最簡單的就是選擇全球的組別,範圍涵蓋全世界的每一個區域及產業。真的這樣嗎?只要看看這些資訊就知道了,摩根史坦利全球指數(MSCI World),最近10年的年化報酬率為9.62%,相當於150%的累計報酬率,從1987/12/31至2019/9/30約32年的期間內, 年化報酬率為7.86%,相當於1005%的累計報酬率。

投資基金並不需要太多的策略,挑選範圍夠大的區域,隨便買隨便賺。亂挑基金的結果不論用何種策略,想要賺錢都很難。挑選基金就這麼簡單,而簡單就是美更是我追求的目標。

本文刊登於經濟日報網頁

經濟日報Logo




■ 本網站內容儘可能精確完整,但不保證無誤。若做為投資依據,風險請自行斟酌 ,本網站不負賠償之責任。
■ 網站所有資料均為版權所有,非經書面允許請勿轉載或使用。